近百年前,隔海相望的日本对华夏发起侵略战争,自强不息的国人竭力相抗,遭受到日本残暴的虐杀,手段狠辣令人发指,连无辜的妇女、儿童都不放过......
(相关资料图)
一时间,曾经风光秀美的河山染尽同胞的鲜血,静听鸟语蝉鸣的原野遍布绝望的哀嚎。
终于,在九死一生的抗争下,日本宣布投降,那么这些侵华日军会患有心理疾病吗?
——常说人非草木,孰能无情,亲手屠杀如此多的生命,就算国籍不同使得立场相左,可毕竟都是人类,同类相残难道真能若无其事吗?
伴随深入探究,发现:很多日军近三代人身上高发的心理疾病,乃至让世界侧目的日本社会问题,如亲情淡漠、丧文化、生育意向低迷等。
——追根溯源都跟侵华战争时的残暴跟战败投降有关,原因先从日本残暴的本质讲起......
一、残暴的本质侵华战争时,日军对中国人的残暴真是触目惊心,罄竹难书的罪行,让大家将其视作魔鬼一般的存在,而之所以他们下手那般无情狠辣,与他们的“大和魂”有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武士道精神被日军看作自己的“大和魂”。
——简单的说,就是对生死的定义和他人都截然不同,战败要切腹自尽,亲手切开自己的肚子,没经受过长期的身心训练真做不到,相当于都克服了地球物种天然的求生本能。
而自日本平安时代逐渐产生武士阶级以来,死的坚决果断、死的觉悟就一直是世代相传的课题,当时的武士为了训练孩子,残忍的做出许多专项胆量练习。
如让年幼的孩子去观看斩刑,再三更半夜去给斩掉的头颅上做一个记号,骇人听闻的淬炼多年,面对血腥场面自然心如止水。
由于武士阶级也属于日本的士族,也算是等级低下的“贵族”。
这便导致许多平民百姓也以贴近武士精神为荣耀,举国都蔓延着不怕死的风气,认为只要能紧扣武士道中的“忠、义理”而死,那这辈子就值了......
所谓的忠与义理,也是符合其主君及天皇的利益。
搁在我国封建制度王朝中来看,那就是“愚忠”,不论对方决策是否英明仁善,都得没有异议的听服,即使身故,许多武士都要切腹殉葬或为他报仇。
常有人说:“一个人懂得爱自己才知道怎样爱他人!”
——道理相通,一个人只有重视自己的生命,才会珍惜别人的命。当日军早已把生死视之度外,满眼都是那个侵占华夏的残忍目标,就会使得手段万分残暴。
二、畸形文化导致某些人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过,对于日军来说,残暴的杀人手法并不会给其留下太深的心理阴影,因为其对于生死的淡漠早已深入骨髓,反倒是战败投降,才是导致日本几代人心理疾病高发的关键原因。
原因还得从影响他们深远的武士道精神来看——日本国人因武士精神格外重视名誉,产生了十分特殊的“耻感文化”。
直白的说,就是把脸面看得比命重要。
其实在当代,有些日本人依然延续着这个文化,如某些企业家经营不善濒临破产,正常人会从开源节流方面想办法,争取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去。
可那些日本企业家则头一个想到的都是:真倒闭了,外人怎么看自己,是否会认为是无能导致,要么粉饰太平,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,极端点就会把知道真相的会计等工作人员杀掉灭口。
再比如,一些家庭里丈夫失业,为了保持尊严,就会每日假装出门工作,直到存款告罄,无路可走时一死了之。
因而宣布投降的日本,全国男女老少都被“耻感文化”压抑的喘不过气。
他们觉得于世界各国面前再也抬不起头,长期的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,自然会产生各式各样的心理疾病......
三、心理疾病并非因为愧疚1、过度成就压力症
其实宣告投降的日本,其日军不少都得的一个心理疾病为“过度成就压力症”。
虽说在正常人看来,日军发起的是侵略战争,遭到热血青年的拼死抵抗,最终灰溜溜被赶回国,心态应该以惭愧,跟自责较多......
可早已被洗脑至灵魂深处的日军,脑回路就是出乎意料的清奇。
只觉得要奋发起来证明自己,逻辑就有点像,先动手打人的那一方没打过,被一顿胖揍给打跑了,结果打人方觉得丢脸没面子,要精进实力,再度赢得所有人的高看一眼。
——搁在文学作品里,属于绝对的反派思维,做事不论是非对错,完全从自身角度来给一切制定意义。
过度成就压力症,也是福祸相依的心理问题。
积极角度来看,那就是人人都很拼、做事不惜力气,从而让战后满目疮痍的日本,在非常快的时间里就迎来经济腾飞;但反面影响,就是极致追名逐利后带来的傲慢及狂妄自大。
并且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碎,耻感文化再度包裹上很多投降的日军,好似对残暴恶行的天道轮回,将膨胀到极点的人一夕之间打回谷底,那内心的自我折磨,就足以让其痛不欲生。
2、极端癖好与神经衰弱
——而衍生出一系列心理问题,按照危险程度来说,相对较轻的是极端癖好跟神经衰弱。
前者跟快乐阈值被拉高有关,常见的愉悦身心的方式,好比散步、读书、看电影已经让他们感受不到乐趣,只能从恋物及更刺激的癖好来触动情绪。
后者则是率被耻辱感笼罩下的草木皆兵,神经高度紧绷后又失去一切,就会如同惊弓之鸟,生活中微小的变化,都会引发剧烈的情绪波动。
若说这群日军里面少数患有心理疾病,那他们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不同,采用疏导或药物干预的方式进行治疗。
但他们内部几乎人人如此,那就会想当然的认为自己是正常的,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愈演愈烈,心理疾病将更为严重。
根据人性格底色的区别,可以分为外放型跟内敛型,外放型就是带有攻击色彩的心理问题,如躁狂症、偏执症、癔症等,内敛型则是抑郁症、恐怖症跟焦虑症......
追根溯源,这些心理疾病的发生,好比多米诺骨牌,看似是经济腾飞再衰退造成,其实侵华时的残暴,依然是引发一切的根源。
人有潜意识跟表意识,经年累月武士道精神的洗刷,洗的是日本国人的表意识,让他们变得对生死淡漠,对情感疏离,为了天皇主君跟大和民族的荣誉可以放弃一切。
母亲明知战场凶险,仍旧让儿子去作战,切腹殉葬的男子们,也考虑不到父母妻儿的悲怆。
可毕竟也是人,他们虽对鲜血跟死亡可以眼皮都不跳一下......
但无辜死在其手里的人,那一张张曾生机勃勃的面孔,为呵护同胞跟家人英勇赴死的英雄们,依然埋藏在潜意识里,如影随形的拷问折磨着他们。
因而,不管是外放型还是内敛型的心理疾病,都会带来一定的自毁心理,也就是日本“自杀文化”的兴起。
四、自杀率高的一个内在缘由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:自杀是独立于心理因素的外在强迫性事实,也就是“任何自杀都是他杀”。弗洛伊德也定义自杀是转向自己的谋杀愿望。
等于说,日本数十年来出现的让世界都侧目的高自杀率。
其实根源与发起侵华战争有分不开的关系,他们无法在人性跟武士道精神中间自洽,并且压根找不到备受折磨的原因所在。
毕竟概念已经洗了那么多代人,就会因各种契机产生自毁倾向。
而且这个影响还非常深远,哪怕参与侵华战争的日军已经白发苍苍,可其子女孙辈却是在怪异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。
试想一下,孩子们打小就面对或偏执或抑郁的父母,动辄就被劈头盖脸的指责,那久而久之心理也会出现问题,成为日军投降后的连锁反应。
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因果,并不是说停止归零就能把影响消除,当代日本的青少年中,暴力倾向、高犯罪率及霸凌跟自杀都居高不下......
据统计:每年日本都有190名中小学生自杀,这跟其父母乃至祖辈的心理疾病有分不开的关系。
孩子们没有自救跟反抗的能力,面对要么歇斯底里、要么较真到一丝不苟的家人,实在承受不住就会选择轻生。
而青年人也并不好过,麻木跟淡漠是日本人常见的性格特色,“御宅族”的出现,更是对极致压抑的社会一种无声的抵抗。
包括三五不时,就会被日本新闻媒体热议的不婚与生育低迷问题,还给起了类如“食草族”等外号,指日本那些对谈恋爱、结婚生子一点兴趣都没有,生活平淡如静水的人群。
这可真是又把自己犯下的错,倒行逆施在国人的身上......
一场惊天动地、血腥残忍的侵华战争,战败后留下数以万计的心理疾病患者......
姑且不说阐明是非,该忏悔自责为那些惨死的无辜生命,就真心忏愧。
但他们却竟然恍若一切都翻篇了,照旧用“耻辱文化”跟武士道精神洗日本人的表意识,让他们的后代马不停蹄的进入给经济腾飞添砖加瓦的大业中。
那心理疾病注定只会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。
黑白无法颠倒、是非更难以混淆,侵华战争时日军残暴的恶行,投降后就会有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,即便并不是出于愧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