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资讯 >

世界看热讯:1998-2002:多数人唯一真实经历过的一次通缩

来源:中产先生 2023-04-15 16:54:51


(相关资料图)

编者荐语:嗯,为了避免不告而别,做了中产先生mini,主打精悍短文。

1583个字 阅读时长:4分钟

中产先生| 洞见时代发现价值讲述生活

当时那么难都过来了。 -1 -这些天,网上关于通缩的争论多了起来,有人说是通缩,有人说不是通缩,莫衷一是。 往回看一看,其实我们多数人都经过一次真实的通缩,那就是: 1998-2002的那场通缩。当时的几个通缩表现: 1、物价急跌当时CPI指数从1996年的8.3%一下降到1998年的-0.8%,到了1999年降到了-1.4% , 零售价格每个月下降0.341个百分点。 其中,以农产品下降最为严重,1997年粮食收购价格下降了9.8%,小麦、水稻下降了11%,蔬菜下降了8.4%,水果下降了11.4%,1998年在这个基础上又下降了8%,两年差不多打了八折,农民损失惨重。 工业产品下降幅度小一点,两年下降了4.4%。 2、产品过剩产能过剩,居民没有消费需求,造成了大量商品积压。 全国601种商品,供大于求的有155种,超过商品总数的四分之一,供不应求的商品几乎没有,很多工厂不得不处于半停工状态。 当年,朱总主政上海,大名鼎鼎的申新九厂纺纱厂不得不把机器用锤子砸了融掉,号称是闻名全国的压产改革第一锤。 3、信贷紧缩此前国内经济一直过热,加上银行坏账比较严重,国内一直在去杠杆,紧缩银根,处置不良贷款,造成了信贷紧缩的局面,进一步加剧了通缩。 从CPI到PPI再到信贷,这是典型的通缩场景。为什么会通缩呢? 中免商城大牌低至4折,本号菜单栏直接点击进入 - 2 -造成通缩的几个原因: 1、外需萎缩连续遭遇两次大危机,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,加上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。 外需严重受影响,而且国内坚持不贬值,也让出口更加雪上加霜。 2、国内政策上面说的宏观政策只是其中之一,另一个就是影响深远的国企改革。 大量的国企员工下岗,个中原因和心酸自不必说,但是解决了产能过剩和国企尾大不掉的问题。 3、社会环境98年还发生了洪水,99年台海危机,不管是内部下岗,还是外部地缘,都让居民预期下滑严重,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地方财政困难,各种乱收费、乱罚款的现象,进一步侵蚀居民的现金流,估计是很多人不堪回首的记忆。 这种社会环境下,大家都是防御性储蓄,不愿意消费,加剧了通缩的程度。 国家是怎么抗通缩的呢?1、大力刺激不管是货币还是财政,都大幅宽松,当年投资了6000亿,出手相当果断,98年工资才800块吧。 央行累计下调基准利率675个基点,累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700个基点,财政赤字增加接近2个百分点的GDP,发行债券增加铁公基投资。 当时一直喊的保八,也成为很多人的记忆。 2、住房改革通缩最难受的是没有有效需求,政府加杠杆只能保证宏观不衰退。 当时,为了刺激需求,启动了住房商品化改革: 商品房:不再分房而是采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商品房买卖。 房改房:国企和体制内员工分的房子用市场价8折买回去。 这个政策,让居民加杠杆之外,还能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资开发,还给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,真的是一石三鸟。 几年时间,总计有2.8万亿人民币从政府资产负债表转移到私营部门表内,并实现了1.6万亿人民币的财富再分配,极大的刺激了需求。 总结一句话就是: 政府放水,财政刺激,居民加杠杆。到了2001年,中国加入WTO,再之后外需回暖,中国又恢复了10%以上的增速,通缩的问题也就不存在了。 - 3 -结语纵观整个通缩和抗通缩的过程,最重要的其实就是: 需求。当外需不足的时候,就要靠内需,当居民需求不足的时候,国家就要顶上。 当时的内外环境,那么困难都过来了。这次也应该有信心。 另外,新官上任三把火,新政府班子履新满一个月了,也烧了三把火,是不是可以看出一些政策思路,中产计划来捋一下,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订阅。 就这样。 ↓点击阅读原文,开启中产会员计划。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